巨硅科技 · 全家康 | 養老機構發展新風向:“機構+社區”養老模式
時間:
2019-09-20
巨硅科技 · 全家康--一、機構+社區養老模式 機構+社區養老模式就是以養老機構為平臺,打破養老機構只為入住老人服的固有模式,推進養老機構與社區開展合作,打造機構+社區開放式養老服務融合發展模...
一、“機構+社區”養老模式
“機構+社區”養老模式就是以養老機構為平臺,打破養老機構只為入住老人服的固有模式,推進養老機構與社區開展合作,打造“機構+社區”開放式養老服務融合發展模式,引導專業養老機構向周邊社區居民開放,讓老人不用入住養老院在社區就可以享受養老機構專業的養老服務。
二、機構+社區養老模式的運行模式
1. 機構+社區”合作方式
從實踐情況來看,機構+社區養老合作模式主要有兩種。第一種模式主要是以社區內的養老院、養老服務中心為平臺依托,通過政策引導養老機構服務資源向周邊社區居民開放,實現周邊居民就近走入養老院享受專業的養老服務,從而擴大養老服務供給。第二種模式是以社區為老服務中心為平臺依托,引入專業化養老服務機構配置養老服務資源,讓養老機構的服務走出養老院走進社區,使社區老人享受到專業化養老護理服務。
2. 機構+社區養老模式的實踐探索
上海模式
為應對社區人口日益老齡化、養老需求日益多元化的實際需求,上海市閔行區積極謀劃養老布局,以持續照護為導向,以養老機構為平臺,引導專業養老機構向周邊社區居民開放,打造15分鐘的養老宜居生活圈。
當地華漕鎮以繼王敬老院為“開放”機構,以華漕綜合為老服務中心愛博分中心為平臺,引入第三方上海繼虹養老服務管理中心運營。由繼虹養老服務管理中心合理配置養老資源,讓繼王敬老院的專業服務資源“走出去”,使社區老人享受更多的專業化養老護理服務。
另外,上海還通過充分利用街道周邊醫療衛生資源,提高養老服務水平。浦錦街道發揮鴻泰養老院的專業優勢,提供社區老人托養服務、開展健康保健講座與技術培訓、開放機構醫療服務。同時,街道充分利用醫療、學校、文體中心等資源,開展社區支持項目。充分利用仁濟醫院、五官科醫院資源,推進家庭醫生1+1+1簽約服務。目前,院內共有62名老年人與社區家庭醫生簽約。通過定期開展醫療服務,提升養老院和社區老年人的健康水平
天津模式
天津市通過設立公益創投項目——“社區居家老人幫扶項目”,探索養老機構向居家老人提供服務。該項目由南開靜雅老人院執行,天津市和眾社會工作服務中心負責項目指導,項目覆蓋老人院周邊多個社區,通過專業工作人員入戶評估,充分了解社區貧困、高齡、失能、空巢、獨居老年人的需求,為社區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助浴、助潔、助餐、助困等專業服務。項目還將為社區培訓有專業服務技能的志愿者,留下一支志愿服務隊伍。作為坐落在社區內的養老服務機構,承擔此項目能有效地推動社區、社工人才、社會組織“三社聯動”的社會治理服務模式,老人院與社區簽署“志愿服務協議”,建設“無圍墻”養老院,將養老機構專業服務延伸常態化。
養老服務內容
目前,“機構+社區”養老服務內容不斷完善,服務功能不斷增強,能夠有效滿足周邊居民的養老需求。具體服務內容包括助醫、助餐、助浴、助潔、音樂茶餐廳、興趣活動、康復理療小屋、健康講座及培訓、健身步道休閑區等服務內容以及托老、日間照料服務。其中在助醫方面,老人可就近到醫養結合型養老院方便地檢查身體,和醫生面對面溝通病情;
在助餐方面,老人可以就近到養老機構或者社區享用到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老年餐;在助浴方面,對于洗浴有困難或者家庭不具備洗浴條件的老人可就近到養老機構或者社區享受到全面、衛生、舒適的助浴服務;在老人社交、精神文化需求方面,養老機構或者社區服務中心一般都具備完善的硬件設施,同時老人集中易于建立良好的社交關系,老人就近到養老機構或者社區能夠有效提高養老機構、社區的養老資源利用效率,滿足周邊老人精神和文化需求。此外,有需求的老年人還可以在這里享受臨時托養、短期托養服務等,長期照料失能老人的家庭照料者也能因此有“喘息”的機會。
三、機構+社區養老模式的優劣勢分析
優勢
提高了資源使用效率,減少了重復建設
“機構+社區”養老模式,一方面通過開放養老機構服務資源,周邊老人通過付出遠低于住院老人的費用就可以享受到專業的養老服務,能夠有效滿足老人的服務需求,這也提高了養老機構的人力資源、硬件設施資源的使用效率,使養老機構以較低的成本提高了收益;另一方面以社區為依托,通過引入養老機構的服務資源,整合周邊醫療衛生資源,為社區老人提供周到全面的養老服務,同樣也提高了社區周邊醫療衛生資源的使用效率。
提高了養老機構的效益
養老機構向周邊居民開放養老服務,無須增加養老床位建設費用等重要支出,只需通過利用現有設施,提高現有服務設施的使用效率,以較低的邊際成本獲得較高的邊際收益,能夠有效提高養老機構的總收益。此外,對于入住率不高的養老機構而言,開放養老服務,吸引周邊居民就近養老是提高收益,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徑。
劣勢
養老機構具備規模優勢
首先,規模小、資源緊張的養老機構往往不愿向周邊社區居民開放養老服務,這會進一步加重養老機構的資源緊張;其次,養老機構進入社區開展服務需要養老機構具備一定的運營能力,這樣才能有效協調社區周邊資源;此外,一般具有閑置資源的養老機構才會有動力開放養老資源,提高養老機構資源使用效率,進而增加養老機構經營收益。
增加了養老機構的運營風險
養老機構在為周邊居民提供養老服務的過程中同樣也會增加運營風險。一般而言,養老機構對入住老人的身體健康狀況了解較為全面,并且與服務對象簽訂有服務協議,能夠有效防范可能出現的各種意外風險。但是,養老機構向周邊社區居民開放后,對享受服務的老人的健康狀況往往缺乏較為全面的了解,對可能存在風險難以做出準確的判斷,并且同時缺少相應的風險管理機制,這些都加重了養老機構的運營風險。
養老產業研究院觀點
目前“機構+社區”的養老模式通過打開養老機構的圍“圍墻”,一方面提高了全社會資源使用效率,擴大了養老服務供給;另一方面,使得養老機構可以以較低的成本提高服務收益。不過“機構+社區”養老模式在實踐中對于養老機構來說仍然存在風險不可控,并且需要養老機構具備一定的規模優勢的問題。
(來源:養老產業研究院)
轉載聲明:感謝作者,版權歸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處,還望諒解,如原創作者看到,歡迎聯系“廣州市巨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我們會在后續文章聲明中標明。如覺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感謝!
上一篇:一圖讀懂 ●《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
下一篇:現在最缺的是大眾化養老服務